隨著每天一杯含糖饮料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,糖尿病已经开始成为台湾新一代的国病,而且开始年轻化,甚至连国中、国小的学童也开始面临糖尿病的风险。不过其实研究发现,维生素D跟胰岛素阻抗很有关係,所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,其实可以帮忙改善胰岛素阻抗的现象。
糖尿病的前兆:胰岛素阻抗
糖尿病之所以会產生,是因为先有了「胰岛素阻抗」。胰臟的β细胞会生產胰岛素,把我们吃进去的糖分搬给细胞,成为可以使用的能量。
但如果因为身体的內分泌失调,或是摄取的糖分太多,身体对於胰岛素的敏感度就会下降,必须要更大量的胰岛素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,就称为「胰岛素阻抗」;而在β细胞持续超时工作的情况下,就会造成β细胞的受损、坏死,製造不出足够的胰岛素,形成糖尿病。
所以在还没形成糖尿病的时候,其实会先出现「胰岛素阻抗」,这时候如果可以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恢復正常,β细胞不会超时工作而坏死,就可以改善身体对於血糖的利用,避免糖尿病。
出现胰岛素阻抗的症状
黑色棘皮症:血中胰岛素浓度过高,跟皮肤的角质细胞、纤维母细胞產生作用,让皮肤色素沈淀、过度生长,所以会觉得粗粗黑黑的。多半出现在脖子、腋下、膝盖、腹股沟等皮肤皱摺处的地方。
过胖(腰围):成年男性腰围超过90公分,女性超过80公分,代表腹部脂肪过高,而脂肪会分泌让胰岛素阻抗的相关激素,所以如果持续有脂肪堆积,很可能已经有胰岛素阻抗。
总是吃不饱:因为胰岛素失去效用,让血糖无法进入细胞变成能量,所以会一直发出「我还饿」的讯號,忍不住一直想吃东西。
口乾舌燥:因为血中的糖分过高,身体会下意识的要排出多余的糖分,同时连水分一起排出。所以会一直觉得很渴、很想喝水。
维生素D跟胰岛素的关係
要改善胰岛素阻抗,过去都是希望可以透过「减少脂肪细胞」的方式,所以会需要减重、运动、控制饮食,但在研究的过程中,也慢慢发现其实缺乏维生素D也佔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义大利都灵大学(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orino)在2018年的小鼠研究中发现,「病態肥胖」本身並不是造成胰岛素阻抗的原因,过多脂肪细胞的製造太多不健康的代谢產物才是最主要的原因;而维生素D能协助不同的细胞工作,减少脂肪堆积、也减少饮食引起的胰岛素阻抗。
2019年,墨尔本大学(University of Melbourne)人口与全球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中心Alicia K. Heath也发现,维生素D的状况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呈负相关,也就是体內的维生素D浓度越充足,得到第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小。
同样也是2019年,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梅德涅耶大学(Istanbul Medeniyet University)健康科学学院营养与营养学系的研究也发现,维生素D可以直接「活化胰岛素受体基因的转录」,简单来说,就是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,同时也让身体对於钙离子的运用更好,也间接又再增加一次对胰岛素的敏感度。
所以,如果想改善胰岛素阻抗,就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,而维生素D最大宗的来源就是「阳光」,建议每天要晒大约10~15分钟左右的太阳,就可以补充到一天所需的维生素D,但千万不要晒超过15分钟,因为晒太多,阳光反而会把已生成的维他命D转化成其他的物质,然后代谢掉,所以晒越久是越没效的。
参考资料
doi: 10.1371 / journal.pone.0189707 (Effects of vitamin D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yosteatosis in diet-induced obese mice)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diabres.2018.05.007 (Vitamin D status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: The Melbourne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)
Effects of Vitamin D on Obesity,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
评论 (0)